传承铁道兵精神,不负青春韶华
作者:王聆语  时间:2023-11-08  点击量:   
【字体:

记得那时我还是一名中学生,周末的傍晚时分,我常常站在窗前,猜测着晚上何时才能见到母亲。因为这是两人一天为数不多的交集。不知从何时起,我们的联系只剩下每天不到2分钟的通话,每周不足4小时的见面,而话题也仅剩下“学习”。

少不更事的我,不满母亲除了工作就是打听我的学习,对我的生活“漠不关心”。我偶尔会被母亲带到她在项目驻地的办公室。透过板房的墙壁,经常能听到她和别人“争吵”的声音。“造价”“合同”“亏损”……一个个陌生的词汇涌入我的耳膜。我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母亲永远都是温柔体贴,而我的母亲总是脚步匆匆、风风火火,还“大嗓门”。

上了大学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听母亲讲起了一些她的故事。她需要为了核实某个数据,戴上安全帽说走就走,到施工现场比对图纸、测量距离;她需要为了给后面的工序赢得更多的时间,通宵达旦、彻夜不寐;她需要为了扭转项目亏损的局面,与甲方进行长达几个月的据理力争……母亲告诉我,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,才会坚持不懈地努力。那一刻的我才发现,母亲的脸上已经布满了岁月的痕迹。两鬓的丝丝白发向我展示了一名工程人的艰辛。是我忽略了母亲每周要经过半天舟车劳顿,从一座城市赶往另一座城市的疲惫,忽略了她舍小家、为大家,无私无畏的担当情怀。

或许是命运的安排,或许是从小的耳濡目染,我大学选择的是建筑设计专业。毕业后,我加入中国铁建,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。2022年,我有幸参与了其200座站房盘点视频《征站》的制作。记得当时我兴奋地给母亲播放,那一次,我在母亲眼里看到了掩饰不住的自豪感。

最近,我迎来了职业生涯里第一次独自负责项目的机会,也是我入职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。这个项目,需要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完成,对于我这样一名毕业才两年的设计师来说困难重重。光一面墙、一个顶板的做法都足够我查阅资料规范研究三四个小时。我萌生了退缩的念头,但是我的导师鼓励我放心大胆去做,办公室里有经验的前辈也在悉心教导我。制定计划,加班作业,十天的锻炼让我深刻感受到,源自母亲的铁道兵精神,早已深深地影响着我。

我像母亲一样,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。昔日卫国铁军,今朝建设先锋,让我们在热烈庆祝中国铁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之际,以更加昂扬的斗志、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务实的作风,吹起青春的号角,奏响爱国、爱企最强音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